为切利比达克百年诞辰而写
陈唯正 于 2012.11.27 15:24:23 | 源自:新民晚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8.78/79
今年是指挥大师、乐队教育家、音响魔法师塞吉乌·切利比达克(Sergiu Celibidache,1912-1996)诞辰100周年,欧洲很多乐团都有纪念音乐会,报刊、广播等公共媒体和乐迷在网上论坛也纷纷撰文以作纪念。

他晚年的现场排练和音乐会,我基本一场都不愿错过,对我来说那些是难以忘怀的经历。对比那些CD录音,我愈发体会到他的“音乐空间无法简化、无法留影”、音乐的产生是“活生生的、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评论不无道理。尽管EMI出版的切利比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的现场音乐会的录音质量,出乎意料地好。对于他的音乐会和排练,外面的出版物谈得比较多、比较系统。下面讲几个小故事,作为纪念:

  • 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切利比达克病倒了,躺在慕尼黑医院里。原定由他率领慕尼黑爱乐乐团到维也纳的巡演则临时由祖宾·梅塔救场,曲目是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当演出到达尾声,开始进入Coda段落时,维也纳听众看到梅塔的身体轻松地靠在指挥台上打着拍子,毫无悬念。不料随着乐队一步步、一段段、一层层地递进,一个长长的呼吸发展达到连梅塔也从未见识过的,超越他自己想象力的一种巨幅的张力,一种恢宏的气势。梅塔被惊得目瞪口呆,以至于脸色苍白地转过身来面对观众席,而乐队的演奏一直进行到乐曲结束。此时是谁在指挥?乐队队员们都说,是切利比达克的魂在“遥控”。

    1996年9月,切利比达克为慕尼黑爱乐乐团的音乐季开幕演出原计划是为纪念他的朋友、钢琴大师米凯兰奇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的音乐会。不料8月14日,音乐会尚未演出,切利比达克却撒手西归。慕尼黑爱乐乐团临时决定将这场开幕音乐会改为纪念乐团总监切利比达克本人了。

    依然是祖宾·梅塔临危受命,专程从印度飞抵慕尼黑指挥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那天我在现场。我清楚地记得音乐会结束后场内始终没有出现一下掌声。音乐声刚结束,梅塔匆匆下台。所有听众和乐团演奏员自发地全体起立,没有人离去,围绕着空空的指挥台向切利比达克大师作长时间的静默。

    乐队朋友事后告诉我:那天在排练前,梅塔对乐团成员说,你们从切利比达克大师那里学到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今天演出你们完全按照切利比达克教给你们的方式演奏。我跟随你们。我在指挥台上只是充当一个维持者的角色。

    尽管梅塔是这么说了,但对于发号施令惯了的职业指挥来说,维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排练过程中,梅塔发现圆号演奏员David Moltz在不停地用脚蹬地打拍子。梅塔问:“你的脚在干嘛?”这位平时说话锋芒毕露的圆号手直接回答说:“如果你不知道切利比达克的Tempo(节奏),请看我的腿。”

  • 来自苏格兰的演奏员Bob Ross曾在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参加过Günter Wand(君特·旺德)大师的布鲁克纳全套交响乐录音(这是Wand的第一套布鲁克纳交响乐全集录音,问世后得奖无数)。当Bob Ross进了慕尼黑爱乐乐团并在切利比达克的指挥下演奏了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后,认为两位大师指挥下的演奏差异堪比州级与欧洲甲级之间的德国足球。

    当然,对于布鲁克纳交响乐录音中的富特温格勒、约胡姆,晚期的卡拉扬或现场的晚期的君特·旺德,乃至今天的蒂勒曼,无疑都是些人间高手的杰作。但是切利比达克的现场“布鲁克纳”,那是上帝的、空前的、无与伦比的。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69.197.***.***
    069.197.***.***
    9
    069.197.***.***
    069.197.***.***
    8
    113.200.106.***
    113.200.106.***
    发表于2013.05.08 16:43:53
    6
    124.115.173.***
    124.115.173.***
    发表于2012.12.04 17:35:19
    5
    03
    发表于2012.11.28 23:49:09
    3
    03
    发表于2012.11.27 17:51:11
    2
    180.169.005.***
    180.169.005.***
    发表于2012.11.27 15:53:02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53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