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系列之门德尔松
hh373 于 2016.09.15 16:38:29 | 源自:hh373的博客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50

弗利克斯·门德尔松是音乐史上包括莫扎特在内的最早熟的音乐天才。1821年,12岁的门德尔松在魏玛所展现出的键盘演奏技能令歌德和他生活圈子里的人们大为惊骇。在柏林,因为上演了他创作的弦乐交响曲、协奏曲和室内乐作品,他拥有了音乐行家的地位。到他15岁生日的时候,他的老师卡尔·弗里德里希·采尔特(Carl Friedrich Zelter)宣称,这个男孩子已经是巴赫、亨德尔和莫扎特兄弟会的成员。在16岁之前,这位“大师”就已经创作了辉煌的B小调钢琴四重奏,其中灵巧轻快的谐谑曲是门德尔松自己创造的这一形式作品的第一个实例。后来在1825年,他创作的八重奏制造了一个奇迹。莫扎特16岁的时候,还仅仅是创作模仿性的音乐作品,而门德尔松那令人难忘的主题旋律、富有创意的织体结构和驾驭大型作品的非凡能力,已经使他成为真正的作曲家。在创作八重奏的同一年,他还创作了《仲夏夜之梦》序曲,其严谨的层次布局和精致的管弦乐配器令世人惊异,他在17岁时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从此之后,门德尔松几乎无暇回首过去。到他长大成人,他自然成为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和指挥家,他把清新的活力和精湛的技艺注入艺术活动中。英国作曲家朱利乌斯·本迪克特(Julius Benedict)写道:“他比别人更懂得怎样能够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好像是通电流一样传达给众多的演奏者。”见到门德尔松的人无不被他那充沛的精力和英俊的外表所打动,他的眼睛极富吸引力,用乔治·格罗夫(George Grove)的话来说,就是“黝黑的闪着光泽,深不可测。”门德尔松的才智水平与艺术成就也是极为卓越的。他拥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哲学基础,还是位天才的水粉画家,妙笔生花的书信作家,他能流畅地用法语和英语交流与写作。另外,他还擅长游泳、骑马和棋艺。

在短短的一生中,门德尔松既被誉为进步的浪漫主义者,又被拥戴为巴洛克和古典传统的真正继承者。舒曼亲切地称他为“19世纪的莫扎特”,李斯特非常喜欢《仲夏夜之梦》序曲的抒情性,认为它“具有极高的诗情画意”,他说,门德尔松是“巴赫再生”。柏辽兹是1831年在罗马认识门德尔松的,他称门德尔松是“卓越的、超级的、惊人的大天才。”就连在门德尔松之后去世的瓦格纳,虽然一贯打着反犹的旗号,却也把《赫布里底群岛》(Hebrides)序曲称赞为“描写自然风光的一流佳作”。1846年,《以利亚》(Elijah)在伯明翰首演之后,《时代》报道说,这是“人类智慧最卓越的成就之一。”

然而,门德尔松的音乐并没有长盛不衰。在李斯特和瓦格纳大兴其道,人们陶醉在淫欲奢华中的年代里,门德尔松的音乐逐渐地失去光芒。但还有一些音乐家,特别是布拉姆斯仍很尊敬门德尔松。但对于那些与激进阵营结为同盟的人来说,门德尔松却成了复古保守分子,被认为永远无法超越他自己十几岁时创造的童话世界而向前发展。瓦格纳公开指责门德尔松的“复合的矫揉造作”,他冷嘲热讽地说,如果门德尔松活得长久一些,他一定会给《圣经》谱上音乐。当时的瓦格纳派和维多利亚政体的敌人萧伯纳都把《圣保罗》和《以利亚》称作“沉闷的赋格作品……充满了主日学校的多愁善感和音乐学校的过分装饰。”在德国,纳粹统治下的瓦格纳乐迷们对犹太人门德尔松的敌意已经达到顶峰,因为纳粹禁止上演门德尔松的音乐,还毁掉了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的塑像。

当听众在浪漫主义后期狂躁滥情的世界里寻求解脱的时候,门德尔松的声誉逐渐得到提升。但他仍然被看作是柔弱的附庸风雅,就好像大家不能完全原谅他在享受自己的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奉迎与富足。事实上他的作品的确是参差不齐的,但舒曼的作品也是如此,更别说李斯特了。大家都熟悉那些对门德尔松音乐的指责:节奏的闲适与安逸(《宗教改革》交响曲的终曲乐章却非常辉煌),音乐旋律充溢着彼德迈(Biedermeier)式的舒适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奢华,而那些激动人心的乐章似乎是自我追逐的多情(这里说的是几部钢琴随想曲和练习曲),所有这些都是不能被忽视的。而他的清唱剧和赞美诗常常被说成是虚假虔诚的夸大其词,尽管其中有许多极为优秀的段落。他的几部无伴奏的圣歌和赞美诗都比较朴实,在理性的节制中表现出严峻与简捷。

尽管门德尔松在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模式中不是浪漫主义的英雄人物,但他一定拥有一个浪漫的情感世界,拥有独特的和富有幻想的天赋,这些特质表现在《仲夏夜之梦》和《赫布里底群岛》序曲的音乐中。而《无词歌》Op. 30第二卷中的威尼斯船歌等钢琴小品,表现出在忧郁的威尼斯礁湖之上荡漾着的朦胧的颤音。 无论其它浪漫乐派作曲家怎样引发世人的关注,门德尔松的作品却从没有过分的忧郁、病态的多情,或者是具有预言性。有时候他的确创作出有些残暴的音乐,比如为歌德叙事诗《第一个沃布尔加之夜》(Die erste Walpurgisnacht)谱曲的宏大的德鲁伊特教士的合唱曲《Kommt mit Zacken und mit Gabelm》。但与他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门德尔松更多地倾向于清晰、优雅和精致的创作技艺,他使自己更贴近18世纪末的音乐理想。

从孩提时代起,门德尔松就表现出对巴赫音乐忠贞不渝的热爱。在采尔特的训练下,通过学习巴赫、亨德尔、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他完全精通了巴洛克的对位技巧和奏鸣曲式风格。在他十几岁的中后期,他研究了贝多芬晚期最“艰深”的音乐作品,并获得了惊人的创作成果。他在1829年20岁的时候,具有开拓性地在柏林指挥了巴赫著名的《圣马太受难曲》的演出。

门德尔松对巴赫音乐的回应偶尔地会令人感到有些枯燥乏味的复古主义倾向,但他常常在新老创作技法之间营造出一种富有魅力的紧张感,通过他那极具浪漫主义的三棱镜折射出巴洛克技巧的光辉。六首《前奏曲与赋格》Op. 35是门德尔松最令人难忘的键盘音乐,著名的E小调赋格曲是巴赫式的新对位法与19世纪精湛技艺最为精彩的混合体。

门德尔松既拥有令人眩目的对位法技巧,又精通古典奏鸣曲式的风格特征,这两个方面相互补偿,相得益彰。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他的同时代人无人能够企及。他早期创作的弦乐交响曲就表现出精湛的技巧,使巴赫和亨德尔与莫扎特和早期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密切交融,他对奏鸣曲式的处理非常引人注目,可谓是组织严密,个性突出。虽然他也具有贝多芬式的力度表现能力,但他本能的气质还是抒情与忧伤的。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他最富有诗意的体现,许多是发生在发展部的结束处。贝多芬往往要在此建构一个戏剧性的高潮,而门德尔松却逐渐沉浸在幻想之中,或者是呈现出疲惫的静寂。典型的实例首先表现在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里,发展部结束时静谧的、近似静止的不安没有进入再现部,而是引出了空前辉煌的华彩乐段。还比如在降E大调四重奏Op.12第一乐章中,突然出现了富有神秘色彩的休止,再现部在我们丝毫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悄悄进入。门德尔松的慢板乐章经常使用前拉斐尔派的清纯天真,来替代多愁善感的情绪,这也正是门德尔松与他那些喜欢忏悔的同时代人的不同之处。无怪乎柏辽兹曾指出,门德尔松具有“处子般的性格。”

门德尔松因为创作出了灵巧活泼的诙谐曲而扬名天下(可能威伯也会同意这个观点)。他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地用他那以“神话般音乐”为标签的音乐表达着新内容。就像在歌曲《新爱情》(Neue Liebe)和《女巫之歌》(Witches’ Song)中一样,有时这种轻柔活泼也会受到一点威胁;而在《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Op. 44/3中,充满幻想的诙谐曲变成了紧张的富有戏剧性的奏鸣曲,体现出门德尔松冷漠而略显陈旧的对位法技巧。在《D大调四重奏》Op.44/1和晚期的《降B大调弦乐五重奏》Op.87中,门德尔松用中速创作出充满渴望的诙谐曲风格的音乐——或许他借鉴了贝多芬第八交响曲中的小快板乐章,这也是门德尔松最喜爱的作品。

除了序曲、《小提琴协奏曲》和《意大利》、《苏格兰》交响曲(这些作品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对其优美和独特的音乐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以外,我们从门德尔松的室内乐作品中,也能找到他对古典奏鸣曲式最具特色的再创造。比如《八重奏》中谐谑曲的最后部分,令人联想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终曲乐章。在两年之后创作的《A小调弦乐四重奏》中,门德尔松回应了贝多芬在新近完成的最后几部四重奏中所提出的挑战,他建构了一种富有变革与创新精神的结构布局。他用自己的一首叫做《问题》(Frage)的歌曲作为开头,这段音乐影响了所有的主题素材。第一乐章中急速的快板再现了贝多芬Op.132中的旋律形式,门德尔松还加入了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引入结束部分的富有戏剧性的宣叙调,再一次利用了贝多芬Op.132中的乐思。慢乐章中伤感的带半音的赋格曲似乎是在向贝多芬的另一部四重奏作品,F小调Op.95 表示敬意。这部作品的终曲乐章无先例可循,其完整的赋格曲,宣叙调和第一乐章主题的再现,都使用了惊人的卓越技巧。结束时,赋格式的主题融入了宣叙调的段落(相互对立的主题得到和解),平静地导入源自歌曲的主题旋律,从而实现了完美精致的循环再现的织体结构。

在《降E大调四重奏》Op. 12中,也有这种循环结构的发展趋势。热情的终曲乐章在结束前再现了第一乐章结束部的主题,这是一个典型的伤感怀旧的主题。四重奏Op.44是门德尔松常常被低估的作品,到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门德尔松已经对循环使用音乐主题构成整部作品的作法不感兴趣了。在他的最后一部四重奏F小调Op.80中,他牺牲了通常使用的结构上的精致,转而追求准管弦乐式的宏大音响。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由于受到他最亲爱的姐姐范妮去世的深刻影响,他的F小调四重奏充满了强烈的悲痛情绪,这与他以往的作品完全不同。第一乐章的再现部是在发展部极粗砺不谐和的高潮中进入的,这是一个隐藏了门德尔松风格特征的再现部。终曲乐章包含了一些几乎是印象派风格的简短乐思的段落,热烈的带切分音的谐谑曲是一段死亡的舞蹈,这与门德尔松自己创建的完美的谐谑曲形式相去甚远。

《F小调四重奏》是作曲家最后一部重要作品。在作品创作三个月之后的1847年11月4日,门德尔松在一系列打击下溘然去世,终年38岁。这首四重奏本身就表明,体现门德尔松天赋中那流畅与不断再现的乐思已经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呈衰退趋势。这方面的作品可以充满热情的《C小调钢琴三重奏》为例,还有《降B大调弦乐五重奏》,其中包含了探索性的柔板乐章和忧郁的挽歌“夜曲”。有人说,门德尔松的后期作品永远也比不上他十几岁早熟时期的佳作,这个问题值得探讨。要求他的创作风格永远都不能超越他十几岁时的水平,这显然是荒谬可笑的。门德尔松的晚期作品,特别是他的最后一部四重奏,仿佛是窥探了一下他永远都无法生活其中的那个充满新风格和新情感的世界。查尔斯·罗森(Charles Rosen)在他的著作《古典主义风格》(The Classical Style)中明确指出,布拉姆斯曾在创作时“为自己出生得太晚而感到遗憾。”同样的言论可以用在门德尔松身上,作为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者,门德尔松像他的继任者一样,在新旧两种风格的综合体中发展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

  •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生平大事记

    • 1809年: 费利克斯于2月3日出生在汉堡一个富足且很有修养的犹太家庭中。他的母亲负责四个孩子的教育,父亲和叔父经营一家银行,在1938年被纳粹关闭之前一直生意兴隆。

      1811年: 拿破仑试图削弱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商贸交流,造成了走私活动的猖獗,汉堡的商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811年1月,法国军队占领了汉堡,许多银行家族被迫逃离,门德尔松一家在柏林安顿下来。

      1816年: 门德尔松家的孩子们作为新教徒在柏林秘密实施浸礼。两个大孩子,范妮和费利克斯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卓越技艺,他们被送到巴黎跟玛丽·比戈学钢琴。1818年,9岁的费利克斯在圆号三重奏中首次参加了公开演出。

      1818年: 在出版了《哲学全书》一年之后,黑格尔成为柏林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常常出席门德尔松家的“音乐会”。

      1821年: 门德尔松的歌唱剧《Did Soldatenliebschaft》在门德尔松12岁生日时在家中上演,他扮演了魏玛宫廷中的指挥家洪梅尔和文化大臣歌德。威伯的《魔弹射手》在新开张的柏林剧院上演,后来在全欧洲演出。门德尔松曾前去观看,并受到深刻影响。

      1823年: 约翰·塞尔·柯特曼回到了他的出生地诺维奇,创作出一些优秀的水粉画。门德尔松也是个水粉画爱好者,他一生中绘制了许多素描风景画。

      1825年: 门德尔松创作了他的《八重奏》Op.20。《仲夏夜之梦》序曲也在一年之后完成。1827年,门德尔松进入柏林大学,接受了较全面的教育。

      1829年: 门德尔松重新上演了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使这位老大师重新得到世人的关注。这一年他去苏格兰旅行,引发了创作《苏格兰》交响曲和《赫布里底群岛》序曲的灵感,他还绘制了苏格兰风景的素描画。

      1831年: 圣保罗大教堂的管风琴师托马斯·阿特伍德为威廉四世的加冕礼创作了《O Lord, Grant the King a Long Life》。门德尔松常常与他在他诺伍德比乌拉山的家中相聚。

      1835年: 门德尔松成为莱比锡市政音乐总监,他每年都在布业会堂上演20多场管弦乐音乐会,还有许多小型室内乐演出。两年后,他与Cecile Jeanrenaud结婚,养育了五个孩子。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开始出版他的《童话故事》。他在19世纪40年代的莱比锡曾好多次拜访门德尔松。

      1840年: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任命门德尔松进行新的音乐改革,但计划中的音乐学院和音乐厅永远都没能兑现。

      1841年: 门德尔松仍保留着在莱比锡的职位,他去柏林担任指挥,他创作了一些配乐,还为教堂唱诗班创作了一些宗教作品。

      1846年: 费利克斯的姐姐,范妮·亨泽尔创作了她的钢琴三重奏,Op.11。父亲告诉她,她的音乐只能是她的“装饰品”。她以费利克斯的名字出版了一些作品。费利克斯称她为他的“女神”,他的所有作品都征求过她的意见。

      1847年: 《以利亚》的成功首演(1846年)因为门德尔松亲爱的姐姐范妮在1847年5月的突然去世而黯然失色。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门德尔松在11月4日去世。

    门德尔松音乐的风格特征

    • 旋律:门德尔松在音乐旋律方面最大的特色是抒情性和均衡的主题再现,还带有一种怀旧的情绪。为了防止给人以呆板的感觉,他的音乐常常会从小节的中部开始。

      和声:尽管有时门德尔松的和声语汇有些粗糙,但他在使用变化半音时比舒曼、肖邦和李斯特更加保守。他常使用减七和弦来为音乐增加一些刺激或者是紧张感。

      织体结构:门德尔松最佳作品中的织体结构因为包含了对位法的精致流畅而持续不断地呈现出活跃的趋势,他的创作技巧在巴赫作品的研究中得到磨砺。他也很擅长精美的舞曲和分段乐曲的创作。

      管弦乐配器:门德尔松在古典主义风格的器乐作品创作中加入了新的幻想性和精美优雅。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异彩纷呈,《赫布里底群岛》序曲表现了光与水的熠熠闪亮,这些都是非凡卓越、举世无双的。

      古典主义与浪漫乐派:门德尔松的创作受到了自然风光、历史和文学的影响,但也与古典主义曲式的清晰与均衡密切吻合。他的最佳作品使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还拥有富有诗意的结束部,创造了一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融合的独具特色的综合体。

    原文链接:http://helenhou.bokee.com/3569487.html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古典里最爱门德尔松,感谢好文章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16.10.19 15:03:22
    2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2189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