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系列之拉赫玛尼诺夫
hh373 于 2017.04.24 14:48:45 | 源自:hh373的博客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1954年出版的第五版《格罗夫大辞典》曾坚定地预言:“拉赫马尼诺夫的作品再也不会像他生前那样只有极少数获得极大成功。”长期以来,对拉赫马尼诺夫及其音乐的鉴赏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此期间,不仅仅是少数作品保持了其在重要作品中的地位,也还有许多先前不被看好或没有名气的作品得到了热切的关注。近期《纽约时报》的评论曾把被看成是“次等品中的良品”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描绘成一部现代的通俗作品,它之所以受到公众的欢迎,是因为它与《第二协奏曲》比较相像。但拉赫马尼诺夫音乐中的充满激情足以抵抗住这些似乎理由充足的评论。《第一交响曲》曾在1897年被塞扎尔·居伊(Cesar Cui)指责为是“一部有关埃及第七天灾的标题交响曲”,这并没有最终吓倒拉赫马尼诺夫,他总是拥有自己的对手,就像他拥有热情的追随者一样。

自全家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移居国外,拉赫马尼诺夫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25年。这些年中,他不得不牺牲了作曲家的名声而成为一名成功的钢琴家。1917年可谓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分水岭。在1890至1917年间,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前两部交响曲,音诗《死岛》;三部歌剧:《阿列克》(Aleko)、《吝啬的骑士》(The Miserly Knight)和《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Franceesca da Rimini),以及另一部刚开头的《莫娜·万娜》(Monna Vanna);合唱作品:《春天》、《钟声》和《守夜》(All-Night Vigil);前三部钢琴协奏曲(和第四部的几个部分);几部钢琴《前奏曲》和《图画练习曲集》(Etudes-tableaux);全部的80多首歌曲。

拉赫马尼诺夫在1891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演奏专业,第二年毕业于作曲专业。但他总是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曲家,然后才是钢琴家。在他离开俄罗斯前的二十多年里,公众也是这样评论他的。但在此后的1918至43年中,拉赫马尼诺夫的生活重心急剧地转变成一名四处流动的钢琴家,其间只有少量的作品问世。

他在英国的经历也充分反映出他职业生涯中这两个部分的划分。当拉赫马尼诺夫1899年第一次去伦敦的时候,他是去指挥他的管弦乐幻想曲《岩石》(The Rock),还演奏了当时受到广泛欢迎的《升c小调前奏曲》以及同是选自Op.3中的《悲歌》。最初,他不得不努力克服英国评论界对俄罗斯和俄罗斯人的猜疑,因为那时的俄罗斯音乐被认为是十分时尚的潮流。从当时的评论来看,他的音乐曾被认真地加以讨论,甚至被不适当地同当地的英国作品加以比较。逐渐地,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和第三协奏曲被他自己或其它的钢琴家介绍到英国,到了1910年,当他在里茨音乐节上演奏《第二钢琴协奏曲》并指挥《第二交响曲》时,这些作品像沃恩·威廉斯也是在此首演的《大海交响曲》一样,受到极为广泛的关注。

十月革命前,拉赫马尼诺夫还在1911年和1914年去英国访问过两次,都是演奏自己的协奏曲并举办独奏音乐会,至此他作为钢琴家的才能已经得到承认,所以当他决定在1917年离开俄罗斯时,从创作到演奏的转变就不仅仅是件简单的事情,而是可怕的必需如此。他和他的家庭不得不放弃在俄罗斯的财产和金钱,他珍爱的Ivanovka庄园也被易为平地。自从他在1918年11月1日乘船跨过大西洋,一直到他1943年2月17日在美国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举办最后一场演奏会,全家人的生活需要逼迫他不得不把创作抛在一边。作为回报,他也成为遍及欧洲和美国的最优秀、且前所未有的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

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他作为钢琴家的重要地位。那是1938年,曾在英国积极宣传拉赫马尼诺夫音乐的亨利·伍德(Henry Wood)邀请他作为狂欢节音乐会的唯一独奏家去演出,拉赫马尼诺夫所要求的条件居然能成为事实:首先他设法改变了演出的日期,接着他断然拒绝在无线电中播放他的演奏,因此令伍德十分生气。拉赫马尼诺夫坚决地抗拒在无线电广播中演奏,早在1930年,他在伦敦的经纪人就建议他在BBC的音乐会上演出。“你太令我吃惊了……,”拉赫马尼诺夫写道,“这家公司无疑是知道我对广播演出的看法……我当然不能接受。”结果是在1938年伍德的狂欢节上,只有坐在皇家埃伯特大厅的观众们听到了拉赫马尼诺夫演奏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这样的名声和幸运当然是很好的了,但在作曲方面,拉赫马尼诺夫则需要平和与安静的环境。在俄罗斯时,他在Ivanovka 庄园找到了平和与安静。这个庄园建在农村的深处,在莫斯科东南约500公里的地方,即便是今天去那里也不是很容易,但它的遥远为拉赫马尼诺夫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港湾。事实上,他在俄罗斯创作的所有的音乐作品都与Ivanovka有些联系,他在那里构思,实际的创作,配器或者是校对。从1890年至1917年,拉赫马尼诺夫几乎每个夏天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20世纪70年代Ivanovka庄园的重建和开放对那些学习拉赫马尼诺夫音乐的学生来说具有最重要的开拓意义,因为Ivanovka庄园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拉赫马尼诺夫创作时那种万籁俱寂的自然环境——周围是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坦荡无垠,耳边是树木随风起舞的沙沙声。拉赫马尼诺夫的生活在1917年以后变得动荡不定,他也就很少能找到那种能够用来创作的安宁环境,在马不停蹄的巡回音乐会演出中间,也没有时间来创作了。偶尔一次,全家在法国租到一处别墅,他在那里写出了《科莱里变奏曲》。20世纪30年代里,拉赫马尼诺夫在瑞士建造了一座能俯瞰卢塞恩湖的Senar别墅,他在那里又一次置身于安静的环境中,创作出《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Ivanovka庄园的重建计划是由1973年拉赫马尼诺夫诞辰百年纪念引发出的。拉赫马尼诺夫音乐中那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永远能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击打出独特的和弦音。实际上,他的音乐曾在30年代被禁演过,因为他在《纽约时代》发表的谴责苏联政体的一封信上签了名字。但在1943年他去世后,同样是那些苏联人,相继演奏并印刷了几部他生前未曾出版过的作品,编定了《第一交响曲》的演奏版本。钢琴音乐的《作品选集》也在1948年开始出版。1955年还出版了他的书信集,1978-80年被三卷本的版本所取代。一本很有价值的有关拉赫马尼诺夫的回忆专著也在1957年问世,俄罗斯人对他的崇拜与喜爱程度永远没有衰减。

在美国,随着1956年伯藤森(Bertensson)和莱达(Leyda)撰写的《谢尔盖·拉赫马尼诺夫:音乐的一生》(Sergei Rachmaninoff:A Lifetime in Music)一书的出版,对拉赫马尼诺夫的关注有了质的飞跃。在英国,除了《格罗夫辞典》中较少的评论以外,公众大都表现出漠不关心,而且普遍地误认为拉赫马尼诺夫是一位钢琴家,只偶尔创作一些音乐作品。同样的,评论家们也有些迟疑的猜测,只有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受到欢迎,他们才会有所考虑。尽管1946年拍摄的电影《短暂的邂逅》(Brief Encounter)使用《第二钢琴协奏曲》并没有对作品本身造成伤害,但许多其它电影配乐都模仿了这样的风格:按照好莱坞的习惯做法来改编,使真正的拉赫马尼诺夫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完整结构变得模糊不清。这样的状况直到1973年拉赫马尼诺夫百年诞辰纪念的前夕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弗拉迪米尔·阿什克纳济(Vladimir Ashkenazy)在伦敦演奏了拉赫马尼诺夫为钢琴与管弦乐队创作的全部作品,这些音乐会都是由安德烈·普莱文(Andre Previn)担任指挥,他后来在70年代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了拉赫马尼诺夫的多部交响曲和其它管弦乐作品。也正是这些演出,激发了我自己对作曲家的兴趣(1971我年在列宁格勒居住时曾有机会得到了《阿列克》的总谱)。不光是我得益匪浅,那些音乐会也表现出公众对拉赫马尼诺夫音乐易于接受的态度,满足了观众对后浪漫主义音乐的渴望。像《第二交响曲》这样的几乎是在每次演出中都做一些删节的大型作品现在都能够完整地欣赏到了。LP唱片,连同RCA再版的拉赫马尼诺夫自己录制的商业唱片的销量开始大幅增加,几乎他的所有作品都能在唱片中找到。

如今,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已经与当今公众的精神追求相适宜,他的《守夜》曾被长期忽视,现在成为他最受喜爱的作品之一。他被认为是有着俄罗斯音乐中与众不同的声音——令人着迷的创作方式,情感强烈的个性——对他的研究已遍及世界各地,人们试图通过他的音乐,挖掘到这些被长期误解的音乐作品中深藏着的音乐特质和思想。

  • 拉赫马尼诺夫主要生平大事记:

    1873年: 拉赫马尼诺夫4月1日(新历)出生在Semyonovo的家族庄园中,他是六个孩子中的老四(有一个幼年夭折)。父亲是前军官,父母亲都是业余钢琴家。

    1876年: 列夫·托尔斯泰完成了他的杰作《安娜·卡列琳娜》,主人公的外貌是受到普希金的女儿M A Hartung的启发。

    1880年: 瑞士艺术家Arnold Bocklin完成了《死岛》六幅绘画中的第一幅。拉赫马尼诺夫在1909年由此获得灵感,创作了一部音诗。

    1882年: 由于父亲的放荡不羁,这个家庭失去了五个庄园中的最后一个,搬进了圣彼得堡的一套公寓中。拉赫马尼诺夫获得奖学金,得以进入音乐学院发展他的钢琴演奏技巧。

    1885年: 为了逃避有可能被开除的危险,拉赫马尼诺夫被派往莫斯科,在那里的音乐学院学习。他开始作曲。

    1890年: 柴克夫斯基的《黑桃皇后》在圣彼得堡首演。在此期间,拉赫马尼诺夫把柴克夫斯基的《睡美人》改编成四手联弹的钢琴曲。

    1892年: 拉赫马尼诺夫创作了他的毕业作品:一幕歌剧《阿列克》,1893年在Bolshoi上演,担任主角的是歌唱家Bogomir Korsov。这部歌剧受欢迎的程度远远不及1892年创作的钢琴作品《升c小调前奏曲》。

    1894年: 尼古拉斯二世成为最后的俄罗斯沙皇,他的独裁统治使他越来越不受欢迎。1918年他和他们全家被布尔什维克杀死。

    1900年: 在三年不能作曲之后,拉赫马尼诺夫非常沮丧。他的机遇有了变化,1902年他与他的表姊妹娜塔丽亚结婚。

    1905年: 对日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沙俄体制的堕落,即而发生了大罢工,工人们聚集在冬宫外提出抗击,有500人被屠杀。

    1909年: 拉赫马尼诺夫在莫斯科指挥他的音诗《死岛》的首演,接着在美国首次演出《第三钢琴协奏曲》,获得成功。

    1916年: Grigory Efimovich Rasputin是一名文盲,自封为“圣人”,他是尼古拉斯二世的顾问,后被贵族们谋杀。

    1917年: 革命:列宁在十月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由于俄国革命,拉赫马尼诺夫家族在Ivanovka的庄园被易为平地。作曲家取道瑞典抵达美国。

    1921年: 费道尔·夏利亚宾是20世纪最大的男低音歌唱家之一,他曾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都诺夫》中扮演同名主角。他是拉赫马尼诺夫的同时代人,从19世纪90年代到他去世的1938年,他都是作曲家的亲密朋友。

    1924年:拉赫马尼诺夫的小女儿不幸地在结婚第一年就守寡了,他给拉赫马尼诺夫带来了第一个孙子。作曲家开始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

    1927年: 利奥波德·斯托克夫斯基指挥了拉赫马尼诺夫《第四钢琴协奏曲》的首演。他被证明是作曲家最伟大的支持者。

    1931年:拉赫马尼诺夫参与了给《纽约时报》写信批评苏联政体的事件,结果他的音乐在苏联被禁演了好几年。

    1941年: 日本袭击了在珍珠港的美军基地,把美国带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43年: 拉赫马尼诺夫在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举办巡回音乐会时病倒,他回到贝弗利山庄的家中,3月28日因癌症在那里去世。

    拉赫马尼诺夫的创作风格——抒情而忧郁的旋律,丰富的层次感,亮丽的节奏和宏大的结构

    独特的声音:自发的丰富层次感,抒情性的音乐旋律,常常略带着忧郁的情绪,组成了即复杂又华丽的织体结构,拉赫马尼诺夫的情感忠实而诚挚。

    熟练的建筑师:大型作品结构精确,戏剧性的冲突和对比生动鲜明。主题的精心处理使极为庞大的作品浑然成一体。

    情感的大师:拉赫马尼诺夫是首屈一指的沉思型心态,但在他的头脑中,就如同在钢琴微缩谱和诸如《死岛》、《钟声》等较宽的创作空间所展示出的,他制造特殊气氛的能力非常灵敏而高超。

    作为钢琴家的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拥有一双异常大的手,他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钢琴家,他运用自己的特质创作出那些在结构与音色方面都具有探索性的音乐作品。

    秋天中的春天:尽管他在1917年离开俄国之后很少创作,但他晚年的音乐作品(《科莱里变奏曲》、《帕格尼尼狂想曲》《第三交响曲》)都具有鲜活的节奏特征,正像一位朋友指出的那样“闪烁着新的光芒。”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3330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