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等效焦距等效放大倍率等效光圈
夏昆冈 于 2017.05.27 16:20:52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18/303

由于各种相机的感光器画幅大小不一样,于是出现了各种等效XX的概念。例如等效焦距、等效放大倍率、等效光圈等。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各种“等效”。

  • “画幅”是各种“等效”之说的源头。行业习惯胶片时代占绝对统治地位的35毫米胶片尺寸作为标准量,即1倍。它的尺寸是36X24毫米,胶片上下方有卡孔,上下卡孔之间的距离是35毫米,这也是35毫米胶片称呼的来源。35毫米胶片也被称为135胶卷,是因为柯达公司赋予这个尺寸规格的型号叫135,使用135胶卷的相机也被称为135相机。到了数码相机时代,36X24毫米的规格被称为全幅或者全画幅。

    全幅对应的概念是“残幅”。所谓残幅,指的是APS以及APS衍生规格、4/3[等同于Micro 4/3]、1/1、1/1.7、1/2.3等等,手机感光器尺寸通常更小,有1/2.6、1/3.0、1/4等。关于画幅,可以阅读《数码相机入门 数码相机细分类·四[细说画幅]》[作者:刘恩惠 ] 一文。

    焦距与等效焦距

  • 焦距是指的镜头光学中心到感光器的距离。焦距长度和视野宽度负相关,焦距短则视野宽,反之亦然。

    所有镜头包括手机的,都遵循统一的标准标注焦距。在不同的感光器的配合下,视野并不相同。

    制造商=SONY;型号=ILCE-7;镜头=FE 28-70mm F3.5-5.6 OSS;焦距=28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4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3.12.05 13:56:48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4.06.12 15:15:47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分别使用全画幅的索尼α7 [ILCE-7]和APS-C画幅的索尼α6000拍摄。分别使用28毫米焦距和19毫米焦距,得到了视野相当的成像范围,原因来自感光器面积的差异。全画幅对角线长度是APS-C的1.5倍[是佳能的APS-C规格的1.6倍],而28/19也约等于1.5倍。这个1.5 就是等效系数。你可以简单的理解APS-C是全幅裁剪得到的中间的一块,裁剪过程会损失视野,如果希望保持视野不变[所谓的等效],就需要使用更短的焦距,而焦距的倍差,就是等效系数。

    Micro 4/3相对全幅的等效系数是2,那么使用这个系统拍摄等效全幅28毫米的视野,需要使用14毫米焦距的镜头。

    焦距X等效系数=等效焦距。

    等效焦距并不是光学概念,但它被众多厂商和消费者接受。等效焦距让我们清楚的知道对应设备可以拍摄多大的视野。它对应消费指导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焦距”本身,感光器越小的设备,提等效焦距就更多,而手机摄像头,几乎没有提焦距的,因为毫无意义。公开说的“26毫米大广角”之类的,都指的是等效焦距。

    放大倍率和等效放大倍率

  • 非微距镜头一般都不太提放大倍率,而对微距镜头来说,放大倍率则是关键参数。放大倍率越大,就能拍出更加微观的照片。我们以Zuiko digital 50mm 定焦微距镜头为例,因为诸位看到的大部分Soomal产品照都出自这款镜头。它在24厘米对焦时,可实现最大放大倍率为0.52倍。

    这个倍率怎么算?很简单,被摄物体和其在感光器上投影面积为1:1时,放大倍率即为1倍。严谨的微距镜头参数表,都会标注放大倍率,而在网站宣传文案中就未必了,可能会冒出一个等效放大倍率。例如“等效全幅镜头1.04倍”。这种表述经常出现在Micro 4/3的镜头文案当中,这种表述方法存在误导,放大比并不需要去等效,也没必要,搞出“等效放大倍率”这个概念,纯粹是为了让这个参数变得更好看一点。如果这个概念是科学的,小卡片机的微距等效放大倍率就能上天了。

    光圈和等效光圈

  • 相机镜头中通常有一个可收缩的装置,用于控制通光孔径,这个就是光圈机构。手机镜头通常没有这个部分,其镜筒内径就是最大不可变的通光孔径。这个孔径需要多大,拍摄者和消费者都不需要了解到具体值。有个更直观的参数就是光圈系数。

    光圈系数=镜头焦距/镜头通光孔径

    例如,镜头焦距50毫米,通光孔径25毫米,光圈系数就是2,记录为f/2,偷懒的写法是f2。这个值又被称为F值,它简单明了的体现了镜头的通光量能力。这种标注方法与画幅无关,相机手机乃至监控设备的统统如此。

    为什么需要大光圈?大光圈毫无疑问的会增加镜头直径,让镜头变得更粗更沉,但爱好者乐此不疲。因为大光圈能够提供更短的曝光时间。大光圈镜头最初被称为高速镜头。大光圈还能带来更浅的景深效果。

    等效光圈是一群老法师提出来的概念,其理论依据是在相同的等效焦距和F值下,小感光器的机型虚化不如大感光器机型。举例:Micro 4/3 25mm F2的虚化能力是 全幅50mm F4的虚化相当。这个例子是成立的。

    但大光圈带来的更高速的快门时间是实实在在的,没法等效。大光圈能提升弱光下的拍摄成功率,这些道理很多手机用户都懂,但键摄大师们通常给忽视了。

    “等效光圈”仅在用于对比等效焦距下虚化差异时有用,不如叫做“等效虚化”?叫做“等效光圈”具有误导性。

    怎么看待各种“等效”

    所谓“等效”,它需要有跨设备的普遍参考性,否则“等个什么效”,它适应于相机手机等一切可拍摄设备。“等效焦距”具有这种通用性,从全幅机型到手机镜头,镜头参数更具可比性,简单明了。而“等效放大倍率”和“等效光圈”则不具备这样的通用价值,支持这样概念的人,请描述一下iPhone 7的“等效放大倍率”和“等效光圈”是个什么情况?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72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