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还是进军号角?
老友潸然 于 2017.12.03 19:41:30 | 源自:老友潸然的博客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6.00/6

“玩”音乐的人不听贝多芬,那他绝不是一个玩家。贝多芬对于音乐这门艺术来说,犹如我们生在世上绝离不开的面包一样重要,贝多芬的作品是音乐大餐的“主食”。

听贝多芬如果没有听第五交响曲,那他就没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对于贝多芬来说,犹如一个人在镜子面前的形象,我们所见过的贝多芬的肖像画也好雕塑也好,统统可以用第五交响曲来命名。

即使没听过第五交响曲的人,大多也会知道这个著名的动机。

贝多芬解释这个动机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一个敲门的音乐形象就这样被大家确认下来;“敲门”可能没有了问题,但怎么样敲门和为什么这样敲门却颇得玩味,不为别的,只为我们的老祖宗曾在“推”与“敲”的斟酌上留下过千古美谈。

记得还是在上高中时,在一本关于贝多芬的小册子上看到了对于这个著名动机的介绍。同当时普通中国人一样,我还没有耳福听到贝多芬的音乐;面对这个敲门动机的新奇介绍,我曾有过一番琢磨,并在桌子上反复敲击体味这个空出半拍后的四下敲击,最终很信服的承认了敲门说的正宗——那是一种非常文雅小心的敲门,就像一个初上老丈人家的生涩女婿敲门那样,笃笃笃笃……,又因为谱面上三个半拍的音符之后那个长音,于是还要等上一会儿,再敲上第二回。

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觉得可笑,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交响曲时,那种猛烈的震撼真的吓了我一大跳:那么急促的速度,那么毫无顾忌的猛烈地擂门,那么没有修养、不修边幅、肆无忌惮、狂暴粗野……,哈哈哈,原来,音乐并不都是温文尔雅的谈情说爱,原来,音乐可以是极度夸张地表现自我,原来,真正的贝多芬是这样子的。

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恐怕这是贝多芬自己在敲门吧?该是他努力要一只手抓住命运的手腕,另一只手扼着命运的喉咙,想敲开那还没有向他洞开的大门。

听听他的音乐是怎么说的吧。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那个敲门的动机演绎出来主题),最先透出来的是一种急切的渴望情绪,继而这种渴望情绪在充满自信的意念中变得越来越急迫,直至激情澎湃,难以自己。(细细品味之下,音乐似有以第一人称讲述的味道)当圆号含蓄地指明渴望的目标之后,春风杨柳般风采的副部主题让人们顺着指引的方向神往一番,之后话锋一转,紧扣敲门话题,更显志在必得的气势。早期作品的呈示部往往重奏一遍,这有助于巩固一下刚接受的音乐形象。

展开部的敲门主题显出了一丝沧桑感,之后,展开来的主题有围绕斗争与挫折反复拉锯的感觉,在情绪上较前显得复杂和激烈了些(早期的交响曲中这种奏鸣曲式的展开部还没有后来浪漫派鼎盛时期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展开叙述过程,本乐章的展开部在当时应算是很具有戏剧性的了)。显然,和命运打交道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展开部后半部分出现了大口喘气的间歇,但这喘气却也气度不凡,犹如雄狮卧地休息仍不时吼几声以示尊严和不可冒犯之意,因而这喘气只不过是为了更抖擞的重新战斗,并不缺乏昂扬斗志和乐观自信的气度。

再现部的敲门动机演变成为乘胜追击的进军号,因为这里第四个音不再只是下行三度的老模式,而是在影响我们听觉的高音乐器声部里出现了平行的长音(到了尾声甚至变成了上行纯四度扩张架势),大有一种一马平川、任我驰骋的意味;而后的音乐愈加含有舍我其谁、胜券在握的气势,甚至还有那么一点霸气,直至尾声高调宣示胜利的欢呼。

“敲门”敲到这个份上,我们还能认为这仅仅是在敲门吗?第一乐章明确告诉我们,敲门只是吹响了进军号,是扼住命运的喉咙,由缰驰骋向自己的理想之地狂奔的由头。事实上,敲门永远只是一种开始,敲门之后的故事才是值得关注的正题;不寻常的敲门必然预示着不寻常的后续故事,这才是贝多芬要让人们关注的问题。

有关命运的命题好像都是大得不得了的命题,我们在谈论命运的时候,都会存有一种敬畏之情;贝多芬可不是凡人,他讲这个命题,必然如他一贯的风格,要大讲“斗争哲学”,弄得他肖像画上的头发都是直立起来的。可叹我们现代人在理解命运和创作与命运相关的文艺作品时,总是将命运这个词与多舛、悲惨、不公、捉弄人等等词连在一起,太有点小家子气了吧?没办法,贝多芬几千年也就出了那么一个,现代人想学他吗?不信你试试,恐怕能在我们的社会存活上三天你就要缴械投降了。

所以,我们普通凡人或许永远是被命运牵着鼻子走的人,是不是“宿命”自有公论;而贝多芬,他可是要驾驭命运,牵着命运的鼻子,朝着自己要去的地方,敲门、砸门、直至破门而入。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52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