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流行音乐带来了什么?
刘小波 于 2017.12.11 14:24:10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6.00/6

当代社会步入多元化的时代,网络流行音乐作为当代社会重要的时代文化形态,最为深切地体现了这一多元化的特征。尤其是“互联网+”的到来,让流行音乐的生态更为多元。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流行音乐从生产机制、传播机制到消费机制都是围绕多元化而展开。无论是流行音乐的创作主体、内容编码、风格主题与音乐形式还是传播渠道、传播模式、接收方式与反馈形式,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多元化”这一关键词。

首先,生产层面的多元化,具体体现为流行音乐创作者的多元化、音乐风格的多元化、音乐主题的多元化与音乐资本的多元化。一般意义上的流行音乐是唱片公司运作的歌手歌星的专属行为,而网络催生了大量的草根歌手、素人歌手,可谓进入一个“人人歌手”的时代。因为省掉唱片公司、发行机构、公关公司等很多中间环节,创作者可以直接将作品发布给听众,不需要太高昂的成本,加之互联网音乐是一种长尾盈利模式,每位草根歌手都能在长尾获得一定收益,这也激发了大量的人员参与进来,直至出现了UGC模式。例如虾米的“寻光计划”推出不少歌手,酷狗音乐的繁星唱吧经过几年的运作,已经培养出一些数字专辑销量过万的素人歌手了。其实,省掉中间环节,并不意味着唱片公司这样的机构完全失去效力,而是其功能有所调整,形态发生变化,导致传统的唱片公司逐渐被新兴的互联网音乐企业所取代。草东没有派对近年的走红正是如此,草东不是严格意义上依托唱片公司发行实体唱片而成功的乐团,而是借助互联网的数字传播、现场(LIVE)音乐的形式以及网络社交平台形式进行传播的,首张专辑《丑奴儿》问世并不是依靠大厂牌,而是依靠艺术基金和朋友帮忙,这也是当代流行音新的发展趋势之一。

互联网音乐企业除了给流行音乐产业带来大量新的资本外,更多的还是进行了产业变革。传统的唱片产业只热衷于生产能保证盈利的产品,而将一些探索创新的项目交给下游企业去做,使得整个流行产业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互联网时代的音乐刚好相反,只有创新才能保证收益,于是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变得多元化。这在中国十分明显,如近年来流行音乐的民谣类型音乐以及大量的独立音乐,正是基于豆瓣音乐小站、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等的扶持。其它如摇滚、说唱、嘻哈、雷鬼、电子、古风等风格的音乐也在网络开放多元的环境中慢慢成长起来。再比如近几年电视台千篇一律的音乐娱乐节目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互联网平台也进军该领域,不过他们往往独辟蹊径,如爱奇艺的《十三亿分贝》主打方言音乐,腾讯音乐的《大事发声》围绕独立音乐展开,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更是成为现象级的音乐节目,这些尝试都收到一定成效,这与传统的只注重单一商业情歌的流行音乐产业模式已经大不相同了。此外,在资本层面,除了互联网巨头的直接入资外,风险投资、互联网众筹等多元模式也是互联网时代音乐产业的融资模式。可见,正是多元化的创作主体、多元化的音乐种类以及多元化的资本模式促成互联网流行音乐的繁荣局面。

第二个层面的多元是传播机制的多元化。音乐的传播大致经历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互联网传播三个阶段。在网络时代,音乐的传播是一种多元化的传播,网络让三个维度的媒介融合起来。音乐传播既可以通过朋友圈分享进行自媒体传播,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音乐平台进行面向大众的传播,也可以通过发行专辑、现场演出等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进行传播。很多传统艺人也融入新的网络传播坏境,如BY2通过搜狐自制节目《大鹏嘚吧嘚》推广新专辑、汪峰借助《中国好声音》宣传新歌,并通过全网络同时发布等。此外,网络音乐传播的多元化还表现在各门类音乐都有了广泛传播的可能,如当前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与域外音乐等都取得空前的传播态势。

在音乐传播中,每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出现都会改变人们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认识系统,也会对音乐的传播、生产、接受等各方面产生影响,最终影响音乐文化的变迁。不管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介,都对音乐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彼此之间也无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历史的产物。每一种传播模式都不会凭空消失,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其生存的空间,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更是多种新旧媒体合力传播的结果,这得力于互联网将各种媒介融合了起来,多元融合,共同发力,促使网络时代的流行音乐获得了最大程度的传播。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个人被激活后,激活了传播权、激活了个人欲望、激活了个人微资源,多元化成为自然结果与现实表征。

第三个层面是消费机制的多元化。音乐的接受与消费是检验其本身最为重要的环节。网络时代的音乐消费已经和传统音乐消费大相径庭了。网络让音乐消费变得民主化,网络让音乐消费成本降到最低,无论是免费音乐还是付费下载,抑或是数字专辑购买,在线演唱会观看等,都将成本降到最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流行音乐成为大众最为常见的消费品。例如2016年王菲演唱会门票被炒到天价且依然难求一票,但演唱会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让不少乐迷有了替代选择。

流行音乐消费的多元化还体现在消费形式的跨界多元上,互联网音乐平台内容五花八门,不仅仅是听的功能,听、看、玩、唱同步进行,在线K歌,铃声剪辑,歌曲评论,明星互动、音乐分享、音乐制作等等都可以在音乐平台上完成。更有跨界的硬件周边借助平台推广,如耳机、音响、播放器等,这些功能的提供保证了消费的多元化。除此而外,流行音乐的消费多元还表现在受众互动的多元化,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只能是被动消费,而互联网时代的音乐消费让受众有了发言权与评判权,音乐平台提供的互动评价让职业批评和业余批评交融在一起,从留言到弹幕,一首歌曲成千上万条的评论成为受众听歌时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

所以,多元,并不意味着无中心,相反,多元的互联网音乐仍然追逐反应民族品格与人类共性的艺术形式。当然,这些多元化特质的描述相比于繁复多元的网络音乐产业是挂一漏万的,但其间蕴含的规律的确需要理论的提升。网络音乐从开山之作《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发展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期间经历各种争议,也取得不少成绩。步入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音乐都网络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音乐和目前的互联网音乐已经没有明显的分野。网络因其开放的特性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如音乐生产的鱼目混杂、泥沙俱下,音乐传播的病毒式蔓延,版权保护失衡导致的盈利难等,但是互联网提供的开放多元的平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更为便捷及时的传播通道,使得整个流行音乐发生了颠覆性革命,流行音乐也会在互联网的东风吹拂下迎来新一轮的生机。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218.077.***.***
218.077.***.***
说到草东就不得不提假假條。尽管草东的首砖在节奏和旋律很好的平衡了流行传唱度和独立性,但也仅仅是把多种风格整合的好罢了,没有对摇滚乐的发展做出贡献。假假條的首砖却做出了中国民乐式的Grunge,将唢呐,湘西哭丧,黑嗓和Grunge的完美融合,这样的融合程度在大陆也恐怕只有万青的小号才能与之媲美。
此帖使用SM-N950F提交
发表于2017.12.21 06:58:21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34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