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影系列:纯净如日光
李梦 于 2018.01.21 17:01:36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最近接连重温了柯林大叔的两部电影——《国王的演讲》以及《王牌特工》,愈发觉得这位身高腿长气质出众的英国男演员特别适合扮演那种一身正气、不苟言笑又偶尔露出些小幽默的傲娇绅士。他的出现为两部电影增色不少,而影片本身也颇多相似处:爱与拯救的主题、大团圆结局,以及配合得宜的背景音乐。今天先来讲讲《国王的演讲》,下回再说《王牌特工》。

《国王的演讲》当年得到四项奥斯卡奖并帮助柯林·费斯拿下影帝,并不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影片讲的是男主角克服重重困难、在医生帮助下战胜口吃并顺畅演讲的故事,若是放在寻常情景中,大约是我们时常在中学课本中读到的励志故事,但在电影中,克服口吃的是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而他克服言语障碍症之后发表的演讲,是二战前那篇鼓励军心民心的重要演说。主旋律题材加上愈挫愈勇的情节,倒是颇符合这些年奥斯卡评审的口味。

电影前半段固然细腻沉稳,是英国电影的惯常路数,对我来说却略有些沉闷。真正精彩的一幕出现在影片结尾,当国王在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借助广播向全英国的民众发表战前演说的时候,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适时出现。我不记得是否在其它电影中听到过背景旋律与人物独白配合得如此熨帖的段落,不过这部电影的结尾称得上一个绝佳的范本。在旋律游走流动中,单词与音符像一对默契的拍档,彼此唱和,互为映照,将剧中人乃至观影人的情绪纷纷推入振奋的、跃跃欲试的状态里。

  • 片中,乔治六世演讲时的影像与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英国民众聆听演讲时的影像穿插交叠,共同营造出一种坚毅果决的甚至可说是高贵的氛围。这与贝多芬写作此曲时试图呈现的情绪,也不谋而合。

    第七交响曲创作于1812年,是贝多芬一生中创作最丰富的时期,这首四乐章的交响曲也成为作曲家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与上一部名为“田园”的交响曲不同,第七交响曲更沉稳、更端庄,既有“田园”中欢愉灵动的意味,也不乏“英雄”与“命运”交响曲的雄浑奔放。每每有人问我最喜欢贝多芬哪部交响曲,我总会回答第七,不单因为贝多芬此曲曾被瓦格纳称赞为“节奏的神化”,还因为弥散在旋律中的典雅、沉静以及如日光般的纯粹。

    该曲首演时,同样遇上战争。十九世纪初,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与奥地利皇家部队打得不可开交,而《第七交响曲》正是在一场为奥地利前线士兵募款的音乐会上首演。演出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备受好评,甚至谢幕后又加演了该曲的第二乐章。据说,指挥台上的贝多芬虽然双耳全聋,听不见乐音,却非常激动,奏至强音段落忍不住剧烈挥动双臂,甚至在指挥台上大跳。是什么足以让傲娇孤僻的作曲家激动至此?我猜,这曲目名义上是为鼓舞士气而作,实际上也是他本人心事的直陈。

    命运对于贝多芬,确可用“多舛”二字形容,给了他音乐的天赋,却偏偏令他失聪,听不到自己写下的那些伟大旋律。乔治六世的人生,同样充满曲折。哥哥不爱江山爱美人,不愿当国王,他便要临危受命;即便患有严重口吃,常常害羞,却也不得不在众人面前发表长篇演讲。幸运的是,贝多芬与电影中的国王,尽管历尽艰难,却都做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而电影结尾处那篇动人演讲,不单为鼓舞二战前夕的应战国民众,也像是乔治六世隔着百多年时空赠给贝多芬的一份理解与慰藉。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此帖使用VIVO X9提交
    发表于2018.01.30 23:49:07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4402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