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克莱伯“了无痕迹”的一生
音乐之友 于 2019.01.09 12:54:17 | 源自:微信公众号-音乐之友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30

卡洛斯·克莱伯的一生,颇得庄子神韵。

庄子处世怡然自得,有着自由不羁的平民味。卡洛斯·克莱伯从不与任何乐团签约,做事风格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只要觉得不在状态就会取消演出。

庄子很超脱,生活痕迹不甚了了,几乎没有人对庄子的行踪作过细致地考证。而卡洛斯·克莱伯从不接受任何采访,不喜欢抛头露面,在媒体发达的年代,亦不容易被人捕捉到生活踪迹。

从未听说庄子是怎么死的,死的过程已是了无痕迹。可以想象一个落拓的人,对于死一定是平静且微笑的,与生无异。

卡洛斯·克莱伯在妻子去世后,生命的最后几年,离群索居在妻子的故乡斯洛文尼亚的村庄,我想他离开人世时内心也一定是安详而平静的。

1. 卡洛斯·克莱伯,1930 年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的儿子。1935年,克莱伯家族移居布宜诺斯艾利斯,卡尔更名为卡洛斯。童年时期开始接受音乐教育。

2. 18岁的卡洛斯对父亲说,他想当指挥,当时的老克莱伯回答:“有一个克莱伯就够了”。虽然老克莱伯注意到了小克莱伯的音乐天赋,但他还是劝阻卡洛斯不要追求音乐生涯,不过这并没有阻止卡洛斯成为一名真正的指挥家。

3. 卡洛斯的性格敏感又脆弱,时常处在自我矛盾中,极度自信却又自负。内心始终活在老克莱伯的影子下,经常在镜子面前模仿父亲的指挥风格,独自练习指挥动作。

4. 卡洛斯刚开始指挥时,只要是他父亲指挥过的作品,就总觉得自己比不过父亲,甚至自卑到因此放弃已经准备好的演出。其实,在他模仿和练习的过程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指挥风格,他严于律己、追求完美的同时已经远超越他父亲,可他仍就不信。

5. 庄子逍遥人生的哲学思想对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他对于指挥的态度,无关名利,只在乎开心与否。他的情绪变化无常,像个小孩子一样,开心的时候会和大家分享好多好玩的事情。不开心就会以一句“我正在郁闷中”而取消演出。

6. 卡洛斯·克莱伯所追求的个人艺术风格相当与众不同。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每场演出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宁可取消演出也决不将就。他还是一个极其认真和精力高度集中的人,有一次在斯卡拉歌剧院指挥歌剧《玫瑰骑士》时,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完全投入,当时发生了地震都没有察觉到。

7. 比起老克莱伯的指挥风格动作干净,小克莱伯的指挥风格更加潇洒自如, 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而且还带有轻松幽默的气质。在他的音乐中,你能够感觉到大海的气势磅礴。他特别注意音乐的线条的进行和色彩变化。对于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作品,处理细节精确到位。在他指挥的音乐中,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活力,在音乐中感到坚强的力量。

8. 卡洛斯·克莱伯在指挥界长相清秀,身材高挑,再加上指挥动作优美,深得女性的喜爱,风流韵事层出不穷。但最终与一位斯洛文尼亚女舞蹈演员结婚,他的妻子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9. 对于中国乐迷来说,最期待的就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了。卡拉扬指挥的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堪称经典。可令我无法忘却的是了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1989和1992两届新年音乐会。 比起卡拉扬大气的演绎方式,小克莱伯更像是一个丛林中的小精灵,轻盈的在空中起舞。

89年的音乐上我最喜欢的就是《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乐曲的最后,指挥将乐队的声音色彩调配的极为浓郁宽广,使用延长齐奏和弦的时间,来表现结尾的深情,刻画出艺术家对生活的深深眷恋,真是听者上瘾啊!

10. 2010年11月,BBC音乐杂志邀请了100位首席指挥为他们所崇拜的大师投票,结果卡洛斯·克莱伯名列第一。这位在有限的生命中,仅仅只指挥了为数不多的音乐作品与歌剧的奥地利指挥家,超越了当年有着众多公认乐坛巨匠的指挥家荣登榜首。

他的个人传记片《了无痕迹》片名取自他在某书上勾划出的重点,是讲:“人的一生,不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痕迹。”这让我想起了葬在镰仓的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他的墓碑上只有一个“無”字。我相信杰出的艺术家,一定也是优秀的思想家。技艺是展现本身思想的最好方式,是一个“匠人”成为“大师”的必经之路。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89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