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城的姑娘》中的法兰多拉舞:欢乐中隐喻着悲剧
雷健 于 2019.11.25 19:01:16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8.00/8

比才《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第四首,是著名的法兰多拉舞。在整首乐曲中,进行曲与舞曲交替进行,一步步把欢快氛围推向高潮。佩服比才把进行曲与舞曲完美糅合在一起的高超技巧同时,我也疑惑,比才这样作曲,是有什么隐喻吗?

最近翻看都德的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在《阿莱城的姑娘》,注意到都德的几段描写,似乎找到了答案。故事发生在普罗旺斯地区乡下,20岁的青年农民让·弗雷德里钟情于一个在阿莱城集市上认识的姑娘,立誓非她不娶。让的父母只好同意,决定秋收后举行婚礼。不久后,一个汉子突然来到让的家,宣布阿莱城姑娘已是他的人了,并拿出姑娘写的情书作证。让痛苦不堪,但为了让父母宽心,他一直装出快快活活的样子,在乡村庆典上,还领头跳起法兰多拉舞。然而午夜时分,人们散去后,让却不能入眠,最后让爬上谷仓顶跳窗而亡。

1872年,都德将《阿莱城的姑娘》改编成一部三幕四场话剧。剧院经理又找到10年前就为他写过歌剧《采珠人》的比才,要他为这部话剧配乐。比才深深为剧本打动,一周之内就写出27段配乐总谱。同年底,比才又从中挑出四首配乐,按全编制乐队管弦乐形制重新配器编成一套组曲——这就是现在的《阿莱城的姑娘》第一组曲;比才去世后,他的好友作曲家吉罗从配乐中挑出三首,又从比才1866年创作的四幕歌剧《帕斯美女》第三幕中挑出一段优美的小步舞曲,放在第三乐章,组成了《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第二组曲第四乐章就是法兰多拉舞。

组曲中的法兰多拉舞是配曲中第23至24曲。小说和剧本里法兰多拉舞都出现了两次,场景也一样。一次是秋收后村民们聚在一起欢庆丰收,一次是圣埃罗瓦节,弗雷德里与村民们跳起法兰多拉舞。正是这最后一次法兰多拉舞,成为弗雷德里自杀的诱因。

  • 事实上,都德在小说里对弗雷德里思恋阿莱城姑娘而不得其人的痛苦、压抑有深刻描写,为后来弗雷德里的自杀埋下了伏笔。

    得知阿莱城姑娘已经属于他人后,“让从此绝口不谈阿莱姑娘。但是,他仍爱着她,而且自从有人告诉他这女人曾在另一个男人怀里躺过以后,他反倒更爱她了。”“到了傍晚,他常沿着通向阿莱城的大路,一直走到在夕阳中可以看到城里尖形教堂林立的地方。到此,他就往回走,从来不进城。”

    在余晖中转身回家,让走进的是无尽的黑暗和绝望。这种思恋被天长日久地压抑,最后必然会转为抑郁绝望。

    序曲和第三幕表现村民舞蹈场面及合唱的“三王进行曲”是一首从17世纪就广泛流传的圣诞颂歌。在我听来,比才把“三王进行曲”与在法国南部广为流传的法兰多拉舞编配在一起,两者交替出现,而且多次用进行曲打断舞曲进程,这种打断有时显得突兀,甚至粗暴。比才其实是通过这种编排向我们暗喻,弗雷德里在欢乐的乐曲中实则非常痛苦,和谐之下隐藏着危机和不安。果然,舞曲结束后,欢乐走向悲剧。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没有听过的古典音乐好多哦
    此帖使用ALP-AL00提交
    发表于2019.11.28 07:29:28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50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