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影配乐走向艺术,而非止于行当
王樱朴 于 2020.01.15 15:21:16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艺术。传统上,对白、配乐与音效共同构成电影听觉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电影配乐由于其即便脱离电影载体后仍然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听觉审美、鉴赏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广阔市场、巨大商业价值而居于众神之巅,独领风骚。在全球业界标杆——好莱坞电影制作体系下,无论商业、艺术电影或动画片,对待配乐都非常重视。从构思、创作到制作各个环节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力求在服务于电影剧作和叙事的基础上,最大化程度发掘配乐的独立艺术与商业价值。

比如近年我国引入上映的《寻梦环游记》《爱乐之城》《星际穿越》等片配乐都非常亮眼:不但擅于在观影时营造沉浸式氛围引领观众融入剧情、渐入佳境,观影结束后,也能够凭借《请记住我》《星光之城》《原野追逐》等令人难忘的影片主题曲、插曲和纯器乐配乐曲等在观众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记,激发大家线下独立赏析电影配乐的进一步需求,从而为出版原声大碟和乐谱、举办电影原声交响音乐会、发布出品乐评随笔和文集等更广阔的市场化运作打下优良基础。

成熟的电影配乐产业链与商业获益模式反过来激发电影工作者们更加用心投入创作,以保持与维系其每部电影的精良配乐水准。这不但对提升电影的整体艺术质量大有好处,还有利于其在商业市场上赢得附加利润。“以商养艺”构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文化产业不断繁荣。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国产商业、艺术电影、动画片、纪录片等各个片种的整体质量不断提升:一些“讲好中国故事”、深富作者气质的电影在国际上屡摘大奖,获得了国际声誉与认可;另一些紧跟时代潮流、深耕本土趣味的影片赢得了普罗大众的欢心,取得了票房大丰收。从剧本、表演、场景、视效、动作等诸多方面,国产电影都在向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电影工业制作水准靠拢,一路紧追猛赶并取得长足进步。如《疯狂的外星人》中利用先进的真人动作捕捉技术与计算机特效结合创造出外星人“Chika”,其形象之逼真生动、令人信服,丝毫不逊于好莱坞采用动作捕捉技术的鼻祖——《指环王》中的“咕噜”。

然而,与场景美术、视效等视觉语汇受到重视、进步巨大相比,令人忧心的是:国产电影普遍对于听觉语汇层面较为轻忽、怠慢和大意。创作者自身对于电影配乐的基本规律缺乏了解,对配乐在提升影片艺术质量上的重大作用缺乏意识。注重画面美感的电影一般重视配乐,但在配乐上真正花心思、有见地、细琢磨、深讲究的电影相对稀少、罕见。

如近年来斩获柏林金熊、银熊的《白日焰火》《地久天长》,国内票房大卖、口碑不错的《泰囧》《唐人街探案》《大圣归来》等,其配乐或是过于简洁、轻描淡写、缺乏设计,仅停留在“为画面填空”的程度,与获奖影片的整体艺术成就极不相称;或是依循商业类型片场景氛围、人物塑造、推进叙事的需求,有的放矢、套路明确的同时“千人一面”、令人疲倦,且不时还露出明显破绽、使人出戏。

反之,如《逃离绝命镇》《三块广告牌》等即便是好莱坞出品制造的小众文艺片,仍配乐质量过硬,长年保持稳定、优异的高水准输出。两相比较之下,国产电影一味偏重视觉、忽略听觉的“瘸腿”怪象是阻碍我国电影工业整体迈向成熟的一大软肋。唯有于此突破,方能带动国产电影整体质量更上一层楼。

当然,如《我不是潘金莲》《疯狂的外星人》等在配乐上心思巧妙、制作精良,特别是在配乐本土化、民族化上狠下功夫彰显“中国特色”的佳作,对内大受欢迎、对外可与好莱坞一争短长,是业界的标杆与希望。

21世纪是影像时代,各大视频网站和五花八门的手机短视频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目不暇给。在电影、电视、电脑、平板和手机等多媒体全天候、全方位的熏陶下,广大观众对于影像构成的各个层面越来越精通与专业。低质量的配乐已经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听觉审美文化需求。如果国产电影持续于此项上缺失、停滞和止足不前,就等于将电影音乐的广阔市场拱手让与他人——日韩、欧美的优秀电影配乐将轻而易举地长期占领我国的大众音乐文化市场,这是所有中国音乐工作者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电影工业的全面成熟不能有一个短板,国产电影切实提高与重视配乐的艺术质量刻不容缓。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限于体积,设计等因素,这种音箱更多使用多功能与便捷,至于音质 其实无从说起的……我手里的一个雅兰仕,基本就比早期笔记本内置的强,仅此而已
发表于2010.10.08 10:46:55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4623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